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成都高新区—大邑县结对联动指挥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制片工坊开营仪式在成都大邑举行,标志着为期六天的制片工坊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工坊将对“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征集的1375个电影项目中选拔出的50个优秀电影项目展开定向培育,通过剧本创作、导演艺术、影像艺术、制片管理、表演指导等全流程课程,切实帮助青年电影人提升项目综合实力,搭建从剧本创作到项目落地的产业协同体系。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大邑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金玉良,大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岳惠玉,西岭冰雪安仁文博国际文化旅游区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李果,成都高投兴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俊,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市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尚宏,聚影汇创始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玉卿,工坊导师孙琳以及入围50强项目的近百名电影人参加开营仪式。
制片工坊导师团由编剧、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副总经理袁媛;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导演、编剧俞白眉;制片人、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挺伟;导演、编剧孙琳;导演杨枫;制片人霍廷霄;影视后期专家王璇等资深电影人组成,他们将前往成都为学员线下授课。袁媛、孙琳将聚焦剧本创作课程;俞白眉、杨枫将讲授导演艺术课程;霍廷霄、王璇将指导影像艺术创作;蒋德富、李挺伟将传授制片管理与市场经验;刘天池则针对电影表演开展指导。
作为“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的重要环节,此次制片工坊以“实战+互动+产业对接”为特色,采用“主题课程+光影夜话”双轨交流机制,不仅为学员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行业经验的深度互动,为中国电影新生力量搭建成长平台。工坊特别策划“光影夜话”对谈环节,由课程导师轮值主持,与学员围绕项目创作、行业热点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此外,学员还将前往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等地开展实地参访和延伸活动,为学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
“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自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启动以来备受市场关注。来自五湖四海的1375个电影项目报名参加征集,历经两轮选拔,50个优秀电影项目最终拿到了本次制片工坊的“入场券”。接下来,制片工坊活动将结合50强项目在制片工坊期间的优化成果,开展20强项目的评审。最终,10强项目则将通过终评路演等环节综合评定产生。10强项目不仅能获得总额50万元的扶持奖励金,落地孵化的10强项目还将享受总价值150万元的配套资源服务包,涵盖设备租赁、后期制作、市场宣发等全流程支持。同时,“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将优先从10强项目中选定集中孵化项目,最高按项目总投资30%匹配投资资金,切实解决创作资金短缺的痛点,助力优秀作品从创意走向大银幕。
“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的举办,是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建设“数字影视文旅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又一重要举措。园区以推优扶持计划为抓手,加速孵化精品项目,持续整合全国影视资源落地,推动更多“成都造”现象级影视精品不断涌现,切实打造以影视为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范式。
活动现场,“邑拍通”专项服务通道启动,这一系统将依托大邑县西岭雪山、安仁古镇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资源和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集群优势,打造集场景、人才、剧务、政务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专人对接、一窗办理的标准化服务,搭建完善的影视协拍服务体系。
(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