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通广播电视台、青海海南州融媒体中心、青海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江平、范雨林执导,张栩龙、安一萌、樊荟、虞颖编剧,牛犇(小)、李木子、袁霆、孙佳文、马军勤、朱朔燃、何赛飞等数十位新老艺术家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靠近我 看见你》,在京举行观摩研讨会。该片以江苏“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为主线,讲述了青年眼科医生沈子青的成长故事,将于10月13日全国上映。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吕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田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曹俊,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喇培康,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原党委书记张玲,著名导演丁荫楠、黄健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导演韩志君,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编剧马维干,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等参加研讨,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监制、导演江平主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这部电影是一曲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颂歌,它通过人如何面对生老病死的态度,讲出了很感人的故事,塑造了很动情的人物形象, 是一部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好作品。
看完影片之后,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象化的认识,我们的境界会更博大、更深远,我们的精神状态会更加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影片贯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滋养。此外,这部电影本身还体现了电影人的大团结,是一次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的艺术创造。
接受援青教育的生动教材
吕刚(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
今年是江苏对口支援青海和海南藏族自治州15周年,为充分讴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口援青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与江苏南通密切协作,选取对口援青中的真实感人事例,创作拍摄了这部援青题材电影,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实实在在的原型。
今年7月,电影《靠近我看见你》于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三年工作期满、第六批援青干部抵达青海并与第五批轮换交接时,在西宁连续进行了三场专场点映,各省市派往青海援青的这些领队们一同观看了影片并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这是接受援青教育的第一课,将努力接好援青工作的接力棒,续写对口援青工作新篇章,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的贡献。
充满着爱,闪烁着人性光辉
童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这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有来自南通、青海的爱,我相信它将来也会得到全国观众的爱。很多无私的电影人包括投资创作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部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电影,编剧独具匠心,演员表演到位,导演立意新颖。
相信这部影片能够激起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支持,希望发行从青海做起,从江苏做起,让它辐射全国,达到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成本、大题材、正能量
田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简单地说,这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是一部生动感人的电影,是一部讴歌时代的电影,是一部小成本、大题材、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主创人员每一位,不管里面的戏份多少,都是倾情演出,都非常真实、非常到位。
援青这样的题材电影不太多,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多拍,弘扬时代精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电影还是要搞好宣推,不仅仅是主流媒体,也要在网上搞好宣发,扩大影响,使之真正产生社会效益。
情感浓烈、主题深刻
丹珠昂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
这是一部有着浓烈情感的电影,既有一家三代人的亲情,也有兄弟情、友情等。牛犇演的撒青稞面那段戏非常感人,九十多岁的人,五六十岁的孩子去世了,让人深受感动。同时,这也是一部主题深刻的电影,既涉及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促进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第三,这是一部展示社会良好氛围的电影。我们看一个社会、看一个国家,不光看党员领导干部,也要看整个社会是什么状态。从这部电影里面感受到社会是非常和谐的社会,人人在想着别人,人人在为了别人好而牺牲自己。
内涵丰富、基调昂扬、态度真诚
胡占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小人物的一段经历,更传递出昂扬向上的价值观,主题意蕴丰富深厚。尤其是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而且不是说教式的,通过真实的故事、令人信服的人物塑造,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另外,特别能感受到创作团队是倾情投入的,那么低的成本,没有团队的无私付出是达不到这样效果的,我们能够看到三代电影人为艺术奉献的精神,大家目的就是一个——打造艺术精品。
奉献精神激励观众
于冬(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
这是让人默默泪目的一部电影,情感戏份很细腻,涓涓流淌最终汇聚成江河,亲情、友情、爱情、大爱,以普通人的情感再现,讴歌了这个伟大时代。特别想提到的就是影片聚焦了奉献精神,聚焦父辈解放军修路架桥,为青藏线建设奉献,以及年轻一代援青干部务实为民,都是人间大爱、时代精神的生动传承和延续。
非常感谢摄制组,影片拍得很不容易,我们真实感受到现在拍戏很困难,尤其这么多老艺术家一起参与,还有年轻演员倾情加入。我们要讲故事、塑造人物,讲真情实感,讲普通人的情感故事,非常推荐这部电影。
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靠近我 看见你》这部影片主题好,故事感人、情节生动,人物塑造成功。刚才几位领导都提到了几次流泪,我也是,我们这个年龄还能流几次眼泪,说明这部电影对我们这代人、像我这样经历的人还是成功的。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让富裕地区去边远落后地区一代一代搞支援建设,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这种体制才可能做得到。这类片子题材厚重,反映了一种人类共同的价值情怀,需要有很高政治站位、宽阔国际视野,而且确实对全民族走向未来,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启示作用,体现了投资创作者的情怀、责任、担当。
爱的流动、爱的流淌
张玲(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原党委书记):
这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在亲人之间、老一辈艺术家与青海人民之间流动。这个主题立意非常好,小切口大主题,把民族团结、大美风光、传统文化、人性大爱、人物成长等很好结合在一起。
我有三年援疆经历,所以看这个片子特别感同身受,在援疆干部中有大量医生、教师,他们都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带来地区的改变,有时候一台手术真的拯救了一个人、拯救了一个家庭,有的时候把一个医院医疗体系做了非常大的改变升级,带来整个地区的医疗变化。《靠近我 看见你》整个片子剧情非常流畅,对两代援青人作了很好的呈现,也展现了青海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群像塑造成功,叙事完整流畅
侯光明(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
这部电影有几个地方很突出:一是群像的塑造。群像塑造是很难的,但是每个人有血有肉。二是叙事完整流畅,大概三五分钟一个“爆点”,有时候激昂、有时候舒缓,让观众始终跟着走。
明年是“十五五”规划启动之年,西部大建设、大开发,国家是出重拳的,还有西部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战略之重,这时候推出相关主题和题材的电影,其实也正当其时,彰显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
讴歌时代精神的鲜活实践
曹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我是江苏人,同时也是知青子女,我的父母是当年从上海到江西当知青。我自己在脱贫攻坚一线当过驻村第一书记,所以对于影片里所呈现出来的火热场景很熟悉,同时对它描绘的支援、建设、发展及情感表达,有非常深的共鸣。
中国文联刚刚发布了一个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主题文艺创作的工作意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八位老艺术家回信精神。这部影片非常好地把工作意见当中提到的这几条,可以说是提前作了一个落实。
“此时无声胜有声”
喇培康(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
这是一部中低成本的主旋律电影,它并不说教,很好看,也不枯燥,通过真实感人的叙事和非常流畅的电影语言,给我们观众展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归纳成一个字的话那就是“爱”,归纳为两个字就是“和谐”,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共同发展”,归纳为八个字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影片从头到尾没有提到这几个词汇,但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词汇的存在,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人物的个性化动机令人信服
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主旋律电影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关注?解决的钥匙就在于一定要找到人物个性化的动机,只有个性化动机才能与当下年轻观众建立起沟通对话的渠道,达成共情。这部影片找到了人物的动机,写出了让人信服的成长的过程。
同时我觉得《靠近我 看见你》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当前的文旅融合非常贴切的,看完电影马上就想第一时间再去海南州,那样的景观、风情,能够感受到大美青海、大美中国,同时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人物和细节出彩
丁荫楠(著名导演):
我这一辈子是做人物电影的,我知道只要人物站住了,其他都是次要的。看一部电影以后可能记不住故事,但鲜活的形象和具体的细节会一直萦绕耳边。《靠近我 看见你》中老头扔大衣、撒面粉,那两个镜头很短暂,结果却很感人。这些细节都是导演的功夫,当然也是演员的功夫。这就出风格了。很感谢电影团队拍了这么一部好片子,我也非常感动。
“燃点”“泪点”出自用心
黄健中(著名导演):
我对小牛犇扮演的沈医生印象很深。一开头看这个人就很内敛,动手术对他来说是十拿九稳,但是他没有任何一点张扬。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可爱,从出场就很可爱。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一直发展到他遇到最困难的时候,内心依然最坚定,医疗器械那么少,他一点一点解决,我想今天年轻人从他身上能够得到共鸣。
这个戏的创作团队可以说用心用情,这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用心,很难有真正的“燃点”。你不用情,很难有“泪点”。
老中青电影人的爱心之作
马维干(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编剧):
祝贺摄制组给民族电影又增添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一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老中青电影人的爱心之作,尤其给了老艺术家难得的表演机会,这是值得推崇的。
电影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不拔高人物,起点很低,但他们的成长非常可信;写了一些有缺点的人物,并不是完全正面的形象,但是很好地把它找回来,这也是创作的亮点。能够看到编剧、导演等主创下了工夫。
平实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韩志君(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导演):
电影是人学,必须塑造好人物。作为一部主旋律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靠近我 看见你》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非常难能可贵。这部作品反映的是一个人间大爱的主题,用片中人物中的话来说,“高原的雄鹰都要有明亮的眼睛”,它表达的是人间大爱,表达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聚集在一起,用全人类都能懂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而不是自说自话。
戏比天大,为人民而创作
江平(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监制、本片导演):
剧组里面加了几十个动画学院的孩子们来实习,刚开始我害怕他们成为累赘,但是今天的大学生你只要感动了他,他就会感动你。那天特别冷,下水的时候我注意到孩子们在关心我下不下水,我下去的时候他们也被感动了。再回来看到李木子跟着我下水,我说你可以替身的,替身衣服都准备好了,但是她还是自己下水了,她也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还有92岁的牛犇老师、老党员,陶玉玲老师四次癌症,那时候她是应该治疗的,她说我不要紧,我没事,“活干干,死了算”,她永远这么说……我为这个组感动。这就是戏比天大,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我们会再为人民好好拍两部《靠近我 看见你》这样的电影。尽管影片有很多不足,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根据发言顺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