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9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动画电影《疯狂电脑城》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曹小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黄心渊,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陆绍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大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李洋,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高雄杰,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影评人谭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等参会,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主持会议。
出品方吉林动画学院代表嘉宾有吉林动画学院执行校长刘振华、吉林动画学院副校长彭巍、吉林动画学院游戏学院常务副院长葛莹莹、《疯狂电脑城》导演谭焕臣,吉林动画学院行政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苗露曦等。陈旭光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与吉林动画学院多年合作的继续,是一次试图通过重要动画作品探索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道路的艺术探讨。他特别指出,吉林动画学院多年来坚持产教融合,《疯狂电脑城》不仅是一部具有科技想象力的动画电影,也是产教融合、师生合作的重要成果。李洋在致辞中肯定了影片在文化表达与技术反思方面的努力。他表示,该片题材选择独特有创意,以谦虚的态度向好莱坞、迪士尼动画学习,直面数字智能时代带来的平行经验和文化变革,不仅为儿童提供科普与娱乐,更肩负起知识传播的使命。宋智勤祝贺影片成功推出,指出动画电影在拓展中国电影类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影片“在赛博空间中塑造数智万象”的视觉创新,体现了动画电影人“守正创新”的创作精神。刘振华代表出品方介绍了学校“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强调《疯狂电脑城》严格按照影视工业化流程制作,是学校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成果。谭焕臣分享了创作心得。他表示,《疯狂电脑城》以拟人化的电脑程序为主角,融合娱乐性、梦想追寻与身份认同议题,试图传递“在困境中守护光与热”的积极价值观。作为新人导演,他感谢吉林动画学院给予的信任与支持,也坦言作品仍有不足,期待通过研讨会汲取专家意见。
在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围绕影片的类型创新、文化内涵与产业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曹小卉认为,影片突破传统神话题材的局限,聚焦现代科技生活,创造了“陌生化奇观”,是对中国动画题材拓展的重要尝试。张卫指出,影片隐含有关“电子战”意识与网络主体性思考,体现了“匹夫有责”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延续。他建议影片应突出与好莱坞动画的差异,强化中国自信的文化表达。黄心渊表示影片“超乎想象”,作为一部高校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在科学设定与情感代入之间取得平衡,是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赵卫防肯定了影片的叙事完成度和科技元素,认为影片以“电脑城”隐喻现代社会,通过悬疑叙事探讨身份寻找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观照意义。
陆绍阳分析了影片的宏大架构思路,指出“城”的概念象征数字时代的系统性与规则性,肯定了影片触及虚拟身份建构与“数字监狱”等新命题。高雄杰指出,影片融合科幻类型与经典英雄叙事,兼具硬科幻与软科幻元素,在世界观构建上表现可圈可点。谭飞提出,影片具有鲜明的赛博朋克风格与平等自由的主线价值观,塑造了很多“熟悉的陌生人”形象,他建议通过“去精英化”宣传策略突出高校学生团队的创作特色,打造可持续动画品牌。胡建礼肯定了影片充满想象力的观赏性与创新性,“小人物拯救电脑城”的平凡英雄形象呈现出中国动画电影的别一种新美学和可能性,他同时针对国庆档上映策略提出专业的市场建议。左衡建议影片可进一步融入中国本土数字文化特征,例如加入更具中国特色的场景元素,展望吉林动画学院打造“吉林舰”一般的动画品牌。
陈旭光在总结中表示,专家的发言既高屋建瓴又具体而微,从创意、叙事、视听到文化进行了全面剖析。《疯狂电脑城》展现出较好的工业水准,表现出“前预言”性的科幻想象力和拟人化的假定性美学,建构起一个万物有灵的“微世界”,并在“动游融合”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当下动画普遍向传统回归之时另寻新路。“动画电影”是独立的电影门类,可以自由进行类型化和类型融合创作,作为中国动画高等教育的重镇,他期待吉林动画学院在未来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本次研讨会还讨论了即将成立的“吉林动画学院影游动漫研究院”的发展。专家们献计献策,一致认为在中国动画电影以“哪吒”系列、“白蛇”系列、孙悟空系列、《浪浪山的小妖怪》等为代表而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新力量之际,成立这一研究机构,对于推动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研究和中国动画学派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卢玥,摄影:苏振东、刘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