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发挥其“讲故事”的优势,承担着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势头强劲,产量质量稳步提升,在全球票房中屡获佳绩,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推动了一批富有历史底蕴、反映中国当代生活的电影作品走出国门。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介的普及也为中国电影“出海”拓宽了海外传播渠道。然而,与本土市场的压倒性优势相比,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国际影响力依旧式微。其原因在于,电影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折扣的影响。根据霍斯金斯的观点,根植某种文化的文化产品会因文化背景差异不被异域受众认可和理解,从而降低产品的价值。本文以中国电影在俄罗斯传播为例,探讨消解文化折扣程度的策略,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对外精准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在俄罗斯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
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在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苏联时期留下的许多经典影片,如《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命运的捉弄》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早期的电影创作文化。相较于国内引进俄罗斯电影的情况,中国电影在俄传播长期以来掣肘于类型单一、受众面窄、上座率和点映率低等问题。随着俄罗斯加快“东方转向”的步伐,局面有所改观,尤其自2013年双方互办电影节以来,在俄播映的中国电影题材和风格越来越多元,从《英雄》《十面埋伏》《叶问》《十二生肖》等武侠、动作片到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现代题材影片《中国合伙人》《我不是药神》《老炮儿》等,再到科幻、动画电影《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闹海》。可见,中国电影已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当前,许多本土热映的中国电影得到俄罗斯官方、电影商和媒体的助推和造势,在上映前就赚足热度,许多俄罗斯民众也表示愿意选择观看,但从后续表现、口碑和评论数据来看,文化折扣依旧是制约中国电影“走进去”的主要障碍。即使是现象级电影《哪吒2》,在上映后没多久也遭遇了滑铁卢,显得有些后劲乏力。许多俄罗斯观众对电影中的异域元素和现代动画效果赞誉有加,但也表示对某些神话元素、东方文化、家国情怀的接受、认知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在于中俄两国文化差异大、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某一场景的集体记忆,从而出现文化符号解码障碍、价值观理解偏差、审美趣味异位等文化折扣现象。
消解文化折扣的创新传播策略
突破语言桎梏 壮大译制队伍
语言和文化障碍是形成文化折扣的核心原因。电影译制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还是跨文化传播的过程。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因缺乏高质量的译制无法成功“出海”。具体到字幕翻译,可以通过多种翻译策略处理电影中汉语特有表达,如俚语、俗语、成语以及文化负载词或语言游戏等,尽可能达到意义等值效应,保留作品的艺术风格,将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传递给目标受众。此外,与文学作品翻译不同,配音也是电影译制的关键环节。不可忽略的是,电影具有多模态性,是一种表演、动作、声音、图像等多种视听符号与文字符号互动协调的艺术作品,要求翻译人员和配音演员共同协作。如翻译人物对话时,要遵循其口语化和可表演性特征,调整源语的语言结构,既要达到画面与语音文字的同步输出,又要符合原影片的角色定位、人物特征、情感表达、人物情绪、交际情景等因素。对此,电影译制要突破语言桎梏,应壮大影视翻译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双语技能过硬、深谙中俄文化背景的高水平翻译人员。
坚守民族底色 融合多元文化
降低文化折扣,提升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并不意味着要一味迎合国外消费市场的审美口味。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电影故事素材。坚守民族底色就是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中国电影能保持持续生命力的关键。与此同时,还应该实现与不同国家的文化共生,融入多元文化和“他者”视角,关注国际社会热点议题,把中华文化内核融进国际化表达中。如被评为最硬核的华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伊始,向观众展示中国人团圆过春节的情节,画面出现“福”“舞狮”“打麻将”等传统文化符号,由具体的“家”引申到“地球”——人类的共同家园,坚定地传递了中国人传统的故土情怀。影片有机融合多国文化,各个国家的宇航员为解决地球危机发出声音,最后全地球人跨越国界和种族共同参与到灾难救援中,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深挖集体记忆 探索合作之路
根植于共同历史经历和文化经验的集体记忆,易于激发情感共鸣,是消解文化折扣有效手段。如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在俄罗斯收获意想不到的好评,所传递的创业精神让俄罗斯观众联想到上世纪末面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类似经历,提升了影片的接受度。另一方面,近年来,中俄两国通过合作创作、拍摄和制作电影,共同创新探索降低文化折扣的策略,如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喜剧电影《囧妈》《战斗民族养成记》、奇幻电影《他是龙2》、功夫电影《龙牌之谜》等。这些影片均融入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两国人民的特殊友谊,进而表达对全人类母题的共同情感。
总之,消解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阶段,这为中国电影在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中国电影应继续加强与俄罗斯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故事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文化适应性,丰富叙事表达和艺术表现力。只有减少文化折扣现象才能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作者系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西方语言学院讲师)课题项目:2023年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俄罗斯媒体涉琼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Hwyky2023-01(ZD));2025年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课程建设项目《俄语阅读》(Hwykc2025-13)。